尊龙凯时

国资动态

经济日报: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宣布时间:2012-11-20

时间:2012-11-19  原文作者:王 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这既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治理体制革新取得效果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进一步增强种种国有资产监管作出的重要安排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牢牢掌握正确的革新偏向 ,以革新立异的精神不绝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

一、深刻认识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有资产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含国有金融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绝推进 ,我国国有资产规模不绝扩大、质量不绝提高 ,在经济社会生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 ,针对种种国有资产的属性和特点 ,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治理体制和制度体系 ,;ず谩⒗煤谩⒕弥种止凶什 ,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种种国有资产的作用 ,创立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

(一)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定选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一方面要求国有经济不绝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 ,在经济生长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不绝增强活力和竞争力 ,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 ,这需要以完善的国有资产治理体制为包管 。党的十六大以来 ,国有资产治理体制革新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效果 ,国务院、 。ㄇ⑹校⑹校ǖ兀┤豆始喙芑瓜嗉探 ,明确了政府层面的出资人代表 ,大部分经营性非金融国有资产纳入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执规律则制度体系 ,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99件 ,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宣布的国有资产监管规则、制度2800多件;强化了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 ,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并不绝完善 ,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机制不绝完善 ,产权治理不绝增强 ,国有资本预算治理制度和收益治理机制逐步建立 。这一系列重要举措 ,为国有企业革新生长创立了良好的体制情况 ,增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但目前 ,种种国有资产治理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 ,机制和规则制度还不完善 ,保存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管不到位、配置不对理等现象;一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国有资产还没有纳入新的监管体制 ,出资人职能还没有完全落实 ,国资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必须进一步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使种种国有资产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社会功效 ,使国有企颐魅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

(二)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是深化行政体制革新、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 ,要深入推进政企离开、政资离开、政事离开、政社离开 。这是深化行政体制革新、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对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革新开放初期 ,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政府的隶属物与延伸 ,政府很大精力放在治理国有企业上 ,企业的生产、经营、人事都是由政府直接治理 。随着国有企业革新的推进 ,企业被付与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 ,但仍然没有从体制上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2000年国家取消政府行业治理部分 ,减少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治理 ,2003年国资委的建立从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上解决了政企离开、政资离开的问题 ,在深化行政体制革新、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的国有资产治理体制从机构设置上把政府的公共治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予以疏散 ,明确政府公共治理部分不再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资监管机构不履行政府公共治理职责 ,有力增进了行政体制革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但目前许多革新步伐还不到位 ,一些政府公共治理部分仍然对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资监管机构也还担负着一些带有公共治理性质的职能 ,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依然保存 。从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进一步增进行政体制革新和政府职能转变 ,推动各级政府公共治理部分与所属企业脱钩 ,把精力集中到社会公共治理上来 。

(三)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革新的迫切要求

我国国有企业革新的偏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离开、治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征与国有资产治理体制密切相关 ,产权清晰要求国有企业出资人必须到位 ,权责明确要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必须落实 ,政企离开要求政府不直接治理企业的经营事务 ,治理科学要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 。党的十六大以来 ,通过深化国有资产治理体制革新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 ,增进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引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国有企业生长质量和运营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 。2002年至2011年 ,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由8.53万亿元增加到39.2万亿元 ,年均增长18.5%;实现利润由3786.3亿元增加到2.58万亿元 ,年均增长23.8%;上缴税金由6960.4亿元增加到3.45万亿元 ,年均增长19.5% 。2002年至2011年 ,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营业收入由3.36万亿元增加到20.5万亿元 ,年均增长22.2%;实现净利润由1622.3亿元增加到9136.1亿元 ,年均增长21.2%;上缴税金由2926.8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 ,年均增长21.8%;资产总额由7.13万亿元增长到28万亿元 ,年均增长16.4% 。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已经生长为世界知名企业 ,进入2012年美国《财产》杂志世界500强的70家大陆企业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64家 。实践证明 ,党的十六大以来完善国有资产治理体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目前 ,国有企业革新生长的任务仍然十分沉重 ,仍然面临着许多体制机制障碍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革新 ,必须加速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

二、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的偏向和原则

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革新偏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配合生长的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要求我们在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中 ,使种种国有资产实现最优化配置、最充分使用 ,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使国有经济在经济生长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革新偏向 ,要求我们在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历程中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遵循市场经济纪律经营治理国有资产 ,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

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要坚持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原则 。国家所有、分级代表 ,就是在坚持国有资产国家所有的前提下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划分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 。国家所有是我国现行执法制度所划定的 ,也是从整体上落实对国有资产的治理、更好地配置国有资产所需要的 。分级代表是现实的国有资产形成和治理的延续 ,也是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更好地落实国有资产治理责任、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要求 。凭据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原则 ,各级政府要执行统一的国资监管执规律则 ,建立统一的基础治理事情体系 ,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治理事情进行指导和监督 。

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要坚持政企离开、政资离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疏散的原则 。政企离开、政资离开是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焦点 。凭据社会公共治理职能和所有者职能离开的原则 ,国资监管机构专门担负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不担负社会公共治理职能 ,社会公共治理部分从政府经济调理和社会治理角度对种种所有制企业进行治理 ,不担负出资人职责 。凭据政企离开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疏散的原则 ,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 ,不可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运动 。企业必须自觉接受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管 ,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 。

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要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 。各级国资监管机构经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 ,享有资产收益权、加入重大决策和选择治理者等出资人权利 ,对出资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发挥好国有资产在经济社会生长中的作用卖力 ,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 。国资监管机构建立以绩效考核、薪酬分派、领导人员治理和财务评价、产权治理、危害管控等为主线的事情闭环体系 ,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有效结合 。

三、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的主要任务

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我们要凭据党的十八大的重要安排 ,继续坚持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大原则 ,连续推进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的各项任务 。

(一)完善国资监管机构和职能

进一步明确种种国有资产责任主体 ,明晰产权关系 ,建立体制机制 ,落实监管责任 。进一步完善中央、 。ㄇ⑹校⑹校ǖ兀┤毒怨凶什喙芑 ,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较大的县(市)可探索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进一步规范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作为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的性质定位 ,依法包管其专门性和独立性 。明确政府公共治理部分不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进一步落实“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治理事情进行指导和监督”的划定 ,各级国资监管部分在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基础上 ,深入开展国有资产监管 ,避免将国有资产监管职责混同于行政治理职能 ,形成新的国有资产多头监管 。

(二)完善国资监管规则规章

凭据种种国有资产的属性和监管特点 ,加速制定种种国有资产监管的规则规章 ,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规则体系 ,实现国资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要加速完善种种国有资产立法 ,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领导人员治理制度、重大事项治理制度、财务和资产监管制度 ,规范政府、国资监管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或单位)的关系 。健全完善国家出资企业(或单位)投资治理、财务治理、危害治理等专项治理制度 ,不绝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 。健全完善产权挂号、资产统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种种国有资产基础治理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国有资产基础治理事情体系 。健全完善上下级国资监管机构指导监督制度 ,确保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协调一致 。

(三)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政策制度的统一性 。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要坚持已形成并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执规律则制度的基来源则 ,要有明确的出资主体 ,要落实保值增值责任 ,要建立考核与薪酬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国有资产的监管效能 。总结推广部分地方开展集中统一监管的经验 ,充分发挥各级国资委的专业化监管优势 ,探索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全笼罩 ,避免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条块支解 ,为在更大规模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加速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培育具有焦点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创立有利条件 。行政事业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 ,都要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

(四)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时性

科学掌握种种国有资产治理的特殊性 ,针对具有差别属性和特点的国有资产 ,探索有针对性的监管模式和方法要领 。凭据国家经济社会生长的差别阶段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实时调解监管步伐和重点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加大分类考核力度 ,探索差别性质、差别类别、差别行业的绩效考核模式 ,提高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切实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使用和治理责任 。增强对种种国有资产经营治理和使用重点环节的监管 ,形成依靠政府、联合部分、协调各界的国资监管大花样 ,使种种国有资产监管的事情协力进一步增强 ,国有资产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

种种国有资产的保存形态、功效作用、监管方法等虽有所差别 ,但增强国有资产监管、包管国有资产宁静的基本要求应是一致的 ,必须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配置合理、运转顺畅、监管到位、;ぱ细 。要通过完善种种国有资产治理体制 ,进一步提高种种国有资产治理的科学性 ,使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不绝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使用越发合理有效 ,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使资源性国有资产计划越发科学、开发越发节约高效 ,增进经济、社会、情况可连续生长 。

(本文章摘自11月19日《经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